中航公司科研技术斩获云南交通科学技术奖
近日,云南省公路学会发布2025年度云南交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航公司研发的“山区高速富水全风化花岗岩滑坡微型钢管桩联合支护施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继获得集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后,再获云南交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山区高速富水全风化花岗岩滑坡微型钢管桩联合支护施工技术”针对红河哈尼梯田核心保护区复杂地质环境下的高边坡滑坡治理难题,创新集成了“微型钢管桩预支护+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格梁+预应力桩板墙”的多级联合支护体系,成功应用于中航承建的蔓耗至金平高速公路项目六分部。
该技术实现了三大创新突破:
微型钢管桩强化工艺:在钢管桩身规律开设“十字形”溢浆孔,并内置由三根Φ25mm钢筋焊接成的“三角形”抗剪钢筋笼(纵向间隔2m),显著增强了桩体抗剪切、抗拉拔能力及注浆加固效果。
“梅花型”布桩与高效成孔:创新采用“梅花型”加筋增强布桩模式,优化荷载传递路径,提升单桩及整体抗剪性能。自主研发专用压桩套管装置,结合开山100履带潜孔钻机实现精准“无水钻进、跳孔施工、套管跟管护壁”,有效攻克富水松散地层塌孔难题,成孔效率高且套管可重复利用,降低作业成本。
构建协同施工流程:构建了“支护-疏水”的协同体系。微型钢管桩先行预支护稳定坡体后,系统实施环形截水沟、坡面排水沟及框格内30度倾角疏干孔,高效排出饱和水体,为后续锚索、抗滑桩、桩板墙等多级支护结构的安全高效施工创造稳定条件。
技术项目落地实施后,显著提升了支护强度与稳定性,成功处置了蔓金高速六分部长270米、高54.89米的七级富水边坡中体积约6.7万立方米的中型滑坡,避免了传统方法耗材高、周期长、扰动大的弊端,属国内先进水平。
该项技术的应用成效显著,技术兼具经济性与生态友好性,具备材料省、设备轻便、生态扰动小、套管可复用等特点,直接节省项目滑坡治理成本约85万元,大幅降低了运营期边坡病害风险,并在楚雄东南绕城高速2-2工区被成功实践,取得的经济、生态效益明显,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速公路滑坡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中航方案。